- 陈帅;
针对煤制乙二醇装置运行中氮元素失衡问题进行了原因剖析,阐述了硝酸还原技术的原理、流程及其在煤制乙二醇工艺中应用的意义和现状。以某煤制乙二醇企业催化还原类型硝酸还原塔为例,从系统负荷、床层阻力、反应温度、还原塔入口气相组分和液相组分、硝酸还原塔前气提塔气提效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硝酸催化还原转化率的因素,并根据分析情况提出硝酸还原技术的优化建议。
2025年03期 v.53;No.238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杜二冬;王跃欣;
针对佳华公司焦炉烟气脱硫脱硝系统效率低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发现影响脱硫脱硝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脱硫系统控制方式、脱硝反应器温度和脱硫脱硝系统开工操作等。通过改进脱硫自动控制系统、设计用于安装火焰探测器的人孔盖、优化脱硫脱硝系统开工操作,大幅提高了系统脱硫脱硝的效率。
2025年03期 v.53;No.23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3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周二兰;宗路遥;
为了有效利用焦化行业焦炉烟道气脱硫系统产生的钠基脱硫灰,分析了投加不同比例钠基脱硫灰到焦化废水中对废水生化指标、深度处理指标、污泥产生量的影响。实验发现,随着钠基脱硫灰投加量的增加,废水中p H值、碱度、电导率、Cl~-浓度和SO_4~(2-)浓度都呈上升趋势;同时钠基脱硫灰的投加对废水中的氨氮、COD、硬度等指标也有一定去除效果;针对180万t/a焦化装置所产生化污水量,建议钠基脱硫灰投加量为0.3%(质量分数)。
2025年03期 v.53;No.238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杨小艳;茹敬亮;杨志刚;
针对某化工厂水煤气变换制氢装置中增湿器进水管及设备内壁发生开裂的现象,采用火花放电原子发射光谱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电子能谱仪等对失效进水管的化学成分、显微组织、开裂面形貌和腐蚀产物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进水管裂纹由外壁向内壁扩展,呈穿晶开裂特征,开裂面有解理面和二次裂纹,开裂面腐蚀产物中有S、Cl元素,结合设备的工艺参数及运行记录可以推断,介质中存在氯化物和H_2S,这些物质在潮湿环境下对进水管及设备内壁金属具有协同腐蚀作用,在拉应力作用下,进水管和设备内壁开孔及焊接部位发生应力腐蚀开裂。
2025年03期 v.53;No.238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贾磊;
为延长工艺烧嘴运行周期,针对GE水煤浆气化工艺烧嘴在运行过程产生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通过模拟对比冷却水盘管烧嘴与水夹套烧嘴的流动场、换热效率,确定了优化改造方案,将烧嘴冷却结构由盘管式改为水夹套式,同时对煤浆喷头材料进行了升级改造,改造后工艺烧嘴使用寿命延长到120 d以上,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2025年03期 v.53;No.238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8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崔富忠;
针对伊犁新天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碎煤加压气化炉在运行中暴露出的煤、灰锁阀门泄漏、运行周期短、气化炉腐蚀、炉篦大轴填料泄漏、出口结焦等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通过优化生产操作、加强检维修管理、强化安全管控措施,保证22台气化炉在线率达到18台,实现长周期运行目标。
2025年03期 v.53;No.238 68-7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张仕学;
为实现移动床颗粒除尘技术的工业化应用,有效解决荒煤气中气、尘、油分离的问题,酒钢集团甘肃宏汇能源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了移动床颗粒除尘技术应用研究。在成功改造干馏3#生产线的基础上,对后续4条生产线实施了技术改造,并对单体试车过程中颗粒床卸料装置出现的电机与减速机无法带动拨料装置、拨料盘弯曲变形、传动轴断裂、传动轴与齿轮之间滚键现象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确保整个装置的稳定顺行。
2025年03期 v.53;No.238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7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连云池;吕正忠;
建立了适用于费托合成蜡产品的正构烷烃测定方法。采用冷柱头进样气相色谱法,对样品前处理的方法进行了优化,选定了适用于费托蜡和重质蜡的稀释比例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对测定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进行了实验验证,并采用建立的方法对费托合成蜡产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蜡样分离情况良好,可根据气相色谱图计算出产品中正构烷烃含量。
2025年03期 v.53;No.238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